P> 长春市 安达小学 教师
《观潮》案例
教材分析
《观潮》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,文章语言优美,词语丰富,句子变化错落有致。特别是潮来时一段,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,读来让人如临其境,如闻其声,如见其景。
学生分析
高年级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是老师教会的,,所以,在阅读课的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让学生乐学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。语文课上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,每一个学生都应是课堂的主人。所以教师必须考虑到教学环节的难易程度,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可能。
设计理念
以学生为主体,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
我们在设计教学时,牢牢的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,并力求在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来。比如:朗读课文“潮来时”这一段,我设计让学生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,要读的让其他同学也喜欢这些句子。这样处理朗读,学生就会读的更加主动,更加投入,也更加有趣。改变了以往不管学生有无兴趣,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。还比如学习新词,教师领读,学生跟读,天经地义。可是,设计中我让学生当老师,老师当学生。学生既然都会读,而且都愿意领读,那为何不让他们当老师,教师来做学生呢?这种角色的转变,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。课堂上查字典的练习,听课文写词语的练习,朗读背诵课文的练习,包括最后说一段话的练习,都是全体学生参与的,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。
注重积累和运用,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
对课文中的新词,我们改变了以往的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的做法,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,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的让学生进行理解。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,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。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省时间,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。
从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看,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。如果能创设新的情景,将学过的词语、句子用一用,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,这样对学生语言内化,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。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,就是结合课文内容,设计了一个利用本堂课学过的词语、句子练习。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,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灵活运用学过的语句,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。
优化课堂教学结构,注重课堂教学效率。
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,最有兴趣的是第一课时。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在第一课时扫除生字障碍,读懂、读通课文,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。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,往往是第一课时“逛西湖”,第二课时“大老虎”;从学生的兴趣看,实际上是错过了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机。因此,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,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,很值得研究。把教学第一段安排在第一课时,以其先声夺人,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,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。
教学目标
学习生字、新词。
学习课文第三、四自然段,理解、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。熟读成诵。
教学流程
初步谈话,理解课题。
【“观潮”和“天下奇观”都有一个“观”但意思却不一样,教师即使抓住这个“观”字,让学生查字典,比仅理解了观字,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,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,先理解观字,再理解奇观,最后理解天下奇观,由字到词,一层进一层,显得很扎实。】
检查预习,反馈交流。
观看录像,感受情景。
【学生看前塘江录像,不是发出赞叹声。】
突破重点,指导朗读。
【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,学生可以读的更加主动,更加投入,也更加有兴趣。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,让学生读懂,读通,读熟,读的有情有趣,读的津津有味。即能帮助理解,又能帮助记忆。教师转变角色,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,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师范,使学生感到亲切,融洽了师生感情。加上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,使学生愿学、乐学、爱读,极大的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。】
听听读读,体会顺序。
【先读后背,先扶后放,先分解在综合,最后学生水到渠成,很轻松的将一段课文背诵下来。这样达到了及时将学到的精彩语言积累起来的目的。】
(6) 创设情景,运用语句
【教师领读,学生跟读,天经地义。可是王老师却让学生当老师,自己当学生!学生既然都会读,而且愿意领读,那就不妨自己做学生这种别出心裁的形式,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常规的读法。这样做表面只是一种简单的角色变化,然而从深层分析,可以反映出教师主体意识的深刻认识。】
师:看得出,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,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,接下来,我们自我检测一下!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。
今天,我去海宁观潮。潮来之前,江面上()。可潮来时,却一浪一浪(),一浪一浪()。湖水声犹如(),海堤上尽管(),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。渐渐的,潮过去了,消失在()的地方。
(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,然后选派代表发言。)
【这段师生共同评价非常精彩。教师没有满足于学生填写正确,而是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,在同一括号内运用不同的词语,对于运用正确的予以肯定,运用错误的加以纠正。既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,又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。】
师:每个人再练习说这段话。
(学生自由说这段话)
【整个练习过程中,先让学生讨论练习,再指名个别学生交流,然后师生评价指导,最后再让每一个学生自己练习说话,虽然整个环节占的时间较多,但是训练很扎实,让每一名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,这是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努力追求的目标,应该大力提倡。】
师:结束语
评价:
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,教师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。
主要通过学生自渎来读懂、理解课文,教师的主导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。教学中经常转换角色,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,气氛和谐,学习效率随之提高。
整个课堂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与指导。
以读为本,熟读成诵。课堂中教师善于抓住机会,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,强调了语言的积累。
在理解课文的同时,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,注意创设情境,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。
学以置用,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。此设计灵活有层次感,有利于促进语言内化。
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,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。
有效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,对提高教学效率起了实实在在的作用。而且增强了形象直观感。
《观潮》案例 长春市 安达小学 教师 《观潮》案例 教材分析 《观潮》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,文章语言优美,词语丰富,句子变化错落有致。特别是潮来时一段,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,读来让人如临其境,如闻其声,如见其景。 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是 《观潮》案例